TMGM交易官网

国人现在为什么不愿意生娃了?(2024年11月29日)

XM

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 ,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。

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,人口出生率(在一个时期之内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)为6.77‰;死亡人口1041万人 ,人口死亡率为7.37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为-0.60‰。这也是我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(即近61年来)首次出现负增长。

国际上通常用生育率(一定时期内出生活婴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)来统计生育情况,根据联合国发布的《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》报告,中国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1.175 ,世界倒数第五,排我们前面的是韩国、新加坡 、安道尔和圣马力诺 。

生育率要达到2.1人口才能保持持平。计划生育放开后,我国人口生育率不升反降 ,人们为什么都不愿意生小孩了?

1月25日 ,据国家统计局《中国统计年鉴2022》显示,2021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157.8万人,比去年减少70.8万人 ,多年来首次跌破1200万人,登上微博热搜第一。

连婚都不愿意结了,更别说生孩子了 。


1

很多年轻人反映生存压力大 ,房价高、教育成本高、养不起是不敢生 、不想生的重要原因。


但我总觉得这只是表象,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。论生存压力,我们的父母辈、爷爷辈那会儿 ,饭都吃不饱,饿死那么多人,人们也愿意生孩子呀 。

非洲国家那么贫穷 ,吃饭都成问题,还需要发达国家救助粮食,可是他们的生育率就是高 ,很多国家生育率都超过了4.0 。

小时候 ,我们一年到头过年才能吃一次肉,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,顿顿有鱼有肉 ,只要勤劳,赚点钱养家还是没有问题,为什么还是不愿意生。

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:一个是养育成本上升 ,生娃开始亏本了;一个原因是卷;一个是人权特别是女性的觉醒。

先说养育成本 。人始终是一种经济动物,结不结婚、生不生孩子对人们来说,也是要考虑“亏不亏本 ”的问题 ,都是一本账。

养育一个孩子,父母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 、金钱和精力,即使成年以后 ,也需要父母来支持,结婚、买房、照看孙子等等。

而且,照顾孩子所需要的时间 ,减少了父母特别是母亲受教育和工作的时间和机会 ,等于变相减少了收入,这也是生孩子隐性的边际成本 。

生孩子又能给父母带来什么好处呢?一是孩子能给父母带来快乐;二是孩子长大工作后可以增加家庭收入;三是孩子未来能赡养父母;四是孩子能增强家族凝聚力,可能也会生育 ,继续扩大家族。

对于非洲那些极端贫困的国家,和我们父母那个年代一样,大多数人都是靠卖苦力赚一点点辛苦钱 ,无非就是种地 、挖矿 、打渔之类的,也不需要你有文化,增加家庭收入最直接、唯一的办法将就是增加家庭人口。

对应的生育成本也很低 ,饿不死就行,也不用上什么培训班,结婚也不需要彩礼 ,不用买房子 。父母的工资不高,一个小时也就那么几毛钱,多生一个孩子 ,也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 ,花费点时间来育儿工资损失并不大,很多孩子还是哥哥姐姐带大的,父母根本不需要操太多心。

富裕的国家则完全相反 ,育儿的成本不断在增高。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增加了,花费时间去育儿,意味着要损失很大一笔潜在收入 。

社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,高知识、高智商的人才才吃香。为此,父母不得不投入大量成本,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 ,还得上课外辅导班,学专业特长,生怕孩子卷不过别人。

孩子给父母能带来的预期收益正在不断减少 ,一方面父母的收入高了,社会保障越来越好了,不太需要孩子来兜底 。

孩子出来工作后 ,自己都养不活 ,还要买房买车,结婚还要彩礼,根本不是增加家庭收入 ,相反是增加了家庭支出 。

再说养儿防老,大家早就看得明明白白了。很多孩子毕业后都在外地闯荡 、安家落户,根本不能陪在父母身边 ,父母身体有个什么毛病,都不一定来得及请假赶回来。

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显示,有65%以上的家庭存在“老养小”的现象 ,30%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 。

而根据世邦魏理仕发布的《千禧一代:塑造房地产未来》研究报告,中国22至29岁的千禧一代中,61%与父母同住 ,而那些已经买房的群体中,三分之二依赖父母的资助。


所以还指望孩子来“反哺”父母?没戏!别把骨头都啃掉就该知足了。

城市化的加速,也拆散了很多农村大家庭 ,年轻夫妻的宗族观念开始淡化 ,不再觉得生孩子延续家族血脉是种义务,家族能不能延续下去根本不重要 。


孩子带给父母的好处,只剩下快乐和满足感了。它是感性的因素 ,是由激素决定的,不会随着经济水平的的变化而变化。在发达国家,“爱 ”已经成为仅剩的“生娃驱动力” 。

“孩子感情上珍贵无比 ,经济学上一文不值”。

对孩子来说,在这个“生娃会亏本 ”的时代,父母仍然选择把你生下来 ,是有多爱你!


2

再说说卷。自己卷不过,这辈子也就这样了,但是如果生下孩子 ,又担心孩子卷不过 。

很多人对于生活里一系列压力的直接感知,常常会直接归因于“穷”。

但根据“伊斯特林悖论”,穷不是让一个人感知到不幸福的原因 ,真正的原因来自于“落差感 ” ,也就是我们感觉到存在着许多比自己有钱、过得比自己好的人。

每个人身上都有着难以摆脱的社会性,我们都会通过与他人比较,来感知自己的存在 。

经济的发展普遍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,但也带来了更大的贫富差距 。

让我们不敢踏入婚姻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自己没房,而是别人结婚都有房,有的人 ,还有好几套房。

让我们不敢生孩子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生下来养不活,而是生下来养不好,而且会使得孩子和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更大。


当然了 ,你家要是足够有权有钱有势,那就不怕卷 。

毕竟你只要足够有钱,可以花钱让你孩子上私立高中 ,可以花高额的价钱,请名师一对一辅导,甚至直接出国读书留学也可以。

如果你孩子是李达康的女儿 ,肯定会有商人愿意一路资助他读书的 ,也不一定非要这么高的级别,只要你和你老婆手握一定的权力就可以了。

甚至来讲,就算没多大权力 ,只要在体制内,能为你孩子找一条路子,就是普通人一辈子都赶不上了 。

问题是 ,你是吗?这样的家庭又有多少?

也许你的孩子很优秀,卷死了同龄人,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,然后顺利毕业。

可之后呢?

如果你的家庭平平无奇,你也只是芸芸众生之中平庸的一员,那你孩子大概率还是耗材 ,牛马。

只不过相比起你那些进电子厂的小伙伴,你孩子是更高级的耗材罢了 。

一样是牛马,只不过看上去承担了一些更高级的工作罢了。

因为你孩子不是周公子啊 ,人家不怕你孩子会读书啊 ,人家喝着二十万的茶,手握七套房产,你孩子拿什么和人家比?

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 ,而有的人出生就是牛马。

就算人家样样不如你孩子,可人家就能骑在你孩子的头上作威作福,你还不能不服气 。

90后00后为什么拒绝生孩子?再生个耗材?大牛马生个小牛马吗?

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苦了 ,为什么还要让自己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继续遭受自己的苦难?

真要生个孩子,不觉得太残忍了吗?


3

最后说说人性特别是女性的觉醒的问题。

假设一对年轻夫妻准备生孩子,需要结婚吧 ,结婚需要房子和彩礼吧,怀胎十月得经历难以忍受的痛苦吧,小孩出生需要奶粉、尿布湿等一堆东西吧。

小孩长大得上学吧 ,上学得找好学校吧,好学校得换学区房吧,还得交昂贵的学费吧 ,平时上学得来回接送吧 ,上到高三得参加高考吧,高考完得读大学吧,读大学得要学费和生活费吧 。

毕业后得工作吧 ,工作后得找对象吧,找完对象得结婚吧,结婚得准备房子和彩礼吧 ,结完婚得生孩子吧,生完孩子得带孙子孙女吧 。

人的一生,就像是一出剧本早已写好的剧目 ,道具 、角色都已备好,只等着你来出演。

但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,也想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 ,她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,想在工作中获得成就,她也有创建公司的理想 ,有改变社会的志向 ,她不想为了生育忙活大半辈子。

所以这个是很矛盾的,工业化需要女性多读书,多读书的女性一般又有清晰的人生目标 ,不愿意一直待在家里 。

深圳这方面最明显,超过35岁有钱有事业的女生一大把,要她们放下手头搞钱的项目先去生孩子 ,基本不太可能。

受过那么多的教育都没在工作中派用上场,换谁都心有不甘。

人们突然发现,只要不结婚、生孩子 ,就可以打破人生的重复模式,房子、医疗 、教育三座大山只剩其一,大概率可以快乐的度过余生 。

当代年轻人 ,更在乎自己的生活质量,不愿意自己成为生育的工具,不愿意因为孩子失去自由 ,不愿意有个孩子成为自己的“软肋 ”。

在公司上班 ,你要没结婚,领导给你安排活的时候都得注意点,要合理适量。

因为不合理适量 ,压榨狠了,我第二天就提交辞职报告跑路了 。

吵架我都敢当面和你领导吵,不就一份工作吗?此处不留爷 ,自有留爷处。

要实在找不到工作,回家躺个一年半载也无所谓。

可你要有家庭,要有孩子 ,如果还是有两个,恭喜你,彻彻底底被拿捏住了 。

工作多分配一点给你怎么了?你还敢不完成?

领导骂你两句怎么了 ,你不得乖乖受着?

你没了工作,你一家子生活怎么办?

房贷车贷还不还?

孩子上学要不要钱?

万一家里孩子生病了去不去医院?

去了医院你不掏钱?随随便便做个检查,抽个血就要上千好不好?

咋地 ,到了医院你还打算还价?

你要想辞职 ,先问问你老婆答不答应吧?

平常和人要是闹矛盾了还是忍忍吧,要是动手了,影响三代哦!

反正在这个社会 ,只有你成立了家庭,有了孩子,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拿捏你 ,而且是把你吃的死死的。


4

解决低生育率的问题,放开计划生育已经被证明失效了。

鼓励生育的政策,日本、韩国、欧盟国家已经试过了 ,效果也并不理想 。

要想年轻人生孩子,必须要站在年轻人的角度,真正帮助他们解决生孩子的后顾之忧 ,实现人生价值 。

还是那句话,只有从经济的角度出发,生孩子利大于弊了 ,人们才会愿意生孩子。